一年前,當我把校服換成西裝,從成人禮拱門的一頭走向另一頭,手里翻閱的不再是課本,拿起的是簡歷,我知道這些變化證明自己從此刻將要迎來嶄新的人生階段,將承擔起更多的責任,二十三四歲的我帶著一顆爭強好勝的心,像每一位滿腔熱血的年輕人想找一個平臺大施拳腳,而我更幸運的是被烏蘭選擇。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伊旗人來說,讓我慚愧的是在進入烏蘭集團之前對于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印象里,他是筑立在政府旁邊的一棟大樓。直到在今年三月份我填寫了入職申請、領取了工裝,以一名酒店保安的身份正式成為了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可能在同學眼里大學畢業做一名保安有點走下坡路的感覺,但我卻并沒有覺得低人一等,因為李總常說如果連最基層的工作都不能做、做不好,何談其它的呢。
作為一名酒店保安人員,在專業的崗前培訓中,不僅使自身的專業素質更合格、更標準,同時也影響著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在這里工作我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能準確快速的辨別容易發生火災的起火源,走在馬路上我會隨手撿起路人扔掉沒有熄滅的煙頭,以防火災的發生。工作中,在疏導車輛遇到不夠理解和支持的客人的斥責和謾罵時候,我學會了耐心的解釋和如何與客人巧妙的溝通。從一年前魯莽到今天的穩重,從一年前的迷茫到如今的踏實,所有的成長和收獲、都感謝遇見你——烏蘭。
清晨陽光透過枝葉繁茂的樹林,輕柔的灑在我的臉龐,遺忘城市的喧囂,呼吸著如同鄉間的新鮮空氣,這種簡單而又奢侈的幸福是烏蘭給我最大的福利。來到烏蘭的這段日子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里的領導像一位嘮叨的大家長,關心詢問最多的不是能創造多少的效益,而是員工的吃喝住行,在日復一日的日子里讓我逐漸明白,這里的員工之所以能快樂的工作、幸福的生活、受人尊重,是因為擁有堅實而強大的后盾。
在我身邊有很多因為受李總資助順利走進初中、高中、大學校門的貧困學生,如今已經有一部分學生學成歸來,義無反顧的選擇留在這里,繼續以烏蘭的名義回報社會、回報祖國。2008年5月12日,一聲巨響打破了汶川的寧靜,在所有人為之難過、為之祈禱的時候,烏蘭集團第一時間送去溫暖,將溫暖帶給了那片被自然災害摧毀的一方土地,烏蘭集團在這二十年來,已經把承擔社會責任作為最崇高的使命,那種代代相傳的大愛也正是它的初衷,無論是學校、醫院還是災區,烏蘭集團的恩澤遍布于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在這里除了可以得到一份維持生計的工資,保證了物質基礎外,更能讓我堅定不移留下來、心甘情愿為之付出青春歲月和全部人生的原因,大概就是這里深厚的企業文化和牢固的凝聚力,遇見你、忠于你—烏蘭。
二十二年的勵精圖治,二十二年的風雨兼程,烏蘭集團一路走來,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按照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指引下,取得了豐厚的成果和輝煌的業績,與此同時也打造了一支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以企為家的優秀團隊,涌現出一批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員工,他們是褪去頒獎臺上光環依然沖鋒陷陣在生產第一線上的普通勞動者。在春耕時、烈日下、秋收忙、冬雪里都能看到烏蘭人勤勤懇懇不辭辛勞的付出與耕耘,他們流過的汗水、付出的辛勞、擔負的責任,他們身上都閃耀著作為一名烏蘭人的光芒,在建設幸福型企業的道路上,把每一位員工都培養成為社會做奉獻、為國家做貢獻的有用人才。
我看到烏蘭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上下一致謀發展的情景,我聽到煤礦煤機運作的轟鳴聲;我看到瑞豐熱電廠照亮千家萬戶的光明;我聽到恒泰物業人熱情服務住戶的關切聲,我看到烏蘭人心手相牽共同前行,我看到烏蘭的明天繁花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