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純糧酒廠制曲班組始終以做好每一房大曲、做高質量大曲為準則,本著實事求是、團結創新的精神,班組全體員工立足崗位職責,精管理、嚴要求、細工序、提質量,不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同時在大曲的質量上也有了較大的提升和突破。
制曲班組是一個勇于挑戰,敢于創新的班組。俗話說“曲為酒之骨,好曲釀好酒”,酒曲在釀酒生產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酒的質量,首先就要提高曲的質量。制曲班組成立之初,對于紅心曲及后火曲的制作基本上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很難做出紅心曲和后火曲,偶爾出現紅心曲也不明白是如何制作出的,但班組全員不甘心也沒有放棄,決心要制出自己理想中的紅心曲,他們在多年的努力和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于成功的做出了理想的紅心曲。紅心的比例也由最初的20%左右逐步提升至目前的70%以上,對于制曲人來說,這是一個卓越的成績,一個質的飛躍。
紅心曲的制作培養過程較為復雜,一般為曲塊蓋席后,經過兩天左右的上霉階段,揭席的時候要求也特別嚴苛,因為曲塊的上霉情況屬于自然接種,無法人為控制,所以他們只能默默的等待和仔細觀察,確保上霉不輕不重,霉衣情況良好。當霉重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當霉輕了又是什么原因,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他們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一次又一次的總結,才最終克服了難題。
做好了第一步上霉,才是僅僅為紅心曲提供了良好的培養環境,大曲后期的培養階段才是重中之重,這對于沒有經驗依靠的他們才是最大的挑戰,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他們的勤奮,一次次的跑動,一夜夜的守護,一天天的汗流浹背,才漸漸的掌握了關鍵,看到這些來之不易的進步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欣慰的笑容。正是因為員工們這種不畏艱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為紅心曲的培養帶來質的飛躍,才能在酒廠制曲的篇章上刻下最為濃墨的一筆。
而后火曲制作的難度比紅心曲也不遑多讓,初期不懂如何控制后火曲溫度的變化,導致制作出的后火曲各項理化指標都不合格。制曲班組召開了幾次質量分析會,經過對成品曲的化驗結果進行多次對比,查找相關資料,尋找出了影響大曲理化指標關鍵點,知道了錯誤在哪,經過幾次試驗,最終掌握了最佳的后火期溫度,使得后火曲的各項指標都已合格,至此才真正掌握了后火曲的制作方法,后火曲的糖化力、液化力都符合要求,使后火曲在釀酒發酵中后期的發酵力度更加強勁。
制曲班組是一個團結協作、吃苦耐勞的班組。制曲工作不同于其他車間工作,這需要付出更多辛勞。一批曲的制作需要30噸糧食,除機械踩曲外均為手工操作,從倒糧、踩曲、翻曲等工作都是員工們親自動手,但班組成員從來沒有人說累,他們愛崗敬業、甘于奉獻的精神值得酒廠的每一位員工學習。
制曲班組是一個學習型的班組。為達到“品高質優”的目標,班組成員始終堅持實踐學習,加強理論知識培訓,利用每天班前會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同時班組成員定期組織技術討論,交流看曲的心得,共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工藝中的不足,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及時進行工藝調整。正是這份付出使他們對控制菌種生長做到更加精細,糖化力和液化力的提升更加明顯,從而也為釀造精品白酒奠定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正是這樣一支勇于挑戰,敢于創新的隊伍,圓滿完成了各項技術攻堅。班組全員務實創新、立足崗位,他們以主人翁的責任感,不斷提升自身水平,為烏蘭酒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圖 方艷輝